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代码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代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代码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本科、高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本章程适用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高职招生工作。

第二条

1.学校全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院校代码:12453

3.上级主管部门:中华全国总工会

4.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5.办学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6.办学层次及基本修业年限:本科4年制、高职酒店管理2年制、高职旅游英语3年制。

7.校址及校区:学校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学校设有北京校区和河北涿州校区。

北京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邮编:100048)

涿州校区:河北省涿州市(邮编:072750)

第三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招生录取工作实行“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高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对本科、高职招生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和管理。

第五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高职招生委员会是招生工作的监督机构,负责本科、高职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监督及重大问题的督办。

第六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高职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普通本科、高职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

第七条按照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本着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的原则,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统筹考虑社会需求、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合理制定年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上报中华全国总工会及教育部审批,来源计划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机构公布为准。

第八条学校将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均衡各省(区、市)生源质量、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坚持质量优先、公开透明的原则投放使用。

第四章录取规则

第九条根据教育部要求,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十条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按照各省(区、市)招生规定进行录取。对于未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按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本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再考虑录取非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将根据各省(区、市)有关规定进行征集;如征集志愿生源仍不足,将剩余计划调剂到生源较好的地区。

第十一条对于进档考生,采取分数优先原则,结合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各专业之间不设级差。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进档考生,当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时,如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将其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分数相同考生,以省(区、市)内排序先后为准,如省(区、市)内未规定排序原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的单科成绩。

第十二条对江苏省进档考生实行“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规则录取。本科录取时,学业水平测试基本等级要求为选测科目BB、必测科目5合格。对分数相同考生,依据选测科目等级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等级顺序依次为A+A+、A+A、AA、A+B+、A+B、AB+、AB、B+B+、B+B、BB;同分同等级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对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按其公布的招生录取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选考科目以所公布为准。

第十三条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顺序志愿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20%以内,平行志愿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同类招生计划数105%以内。

第十四条录取时无男女比例限制。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最大加分不得超过20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成绩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2020年学校各招生专业的公共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均为英语。其他语种考生入学后统一改学英语,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谨慎填报。

第十六条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招生专业录取批次按各省(区、市)规定执行。普通类专业参加普通本科、高职相关批次录取。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在各生源省(区、市)普通类专业相应批次录取并执行相应批次录取规则,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士学位。我校按普通类专业录取的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学生转专业依据学校普通类专业的转专业规定办理。

第五章其他

第十八条学校在招生网站公布录取进展,所有录取考生可以通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网站进行录取结果查询。

第十九条收费标准

1.新生学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20年学费标准:

本科:

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人4600元人民币/学年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每人8000元人民币/学年

其他专业每人4200元人民币/学年

高职:

普通类专业每人6000元人民币/学年

2.住宿费标准:根据住宿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收取住宿费用。

第二十条学校建有完备的“奖、助、贷、勤、补、减”学生资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全总奖学金等奖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以及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入学后,通过申请、评议、审核、公示等程序后予以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第二十一条录取后就读

1.根据有关规定,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于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2020级本科新生第一、二学年在涿州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北京校区(本部)就读。2020级两年制高职专业新生第一学年在涿州校区就读,第二学年在北京校区(本部)就读。2020级三年制高职专业新生第一、二学年在涿州校区就读,第三学年在北京校区(本部)就读。

3.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高职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且符合国家和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本科毕业生,颁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十二条普通本科、高职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10-68416757、010-68411395

邮编:10004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招生网站:

微信公众号:culrzhaosheng

第二十三条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普通本科、高职招生办公室。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代码是多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代码是12453。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位于北京市,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共建,直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院系设置

据2022年4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4个学院和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24个本科专业和旅游英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2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硕士专业学位点: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劳动关系、人力资源、法学、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劳动关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语言的力量。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7个校属研究机构和21个院(部)属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学校共获得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及其他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各类横向课题200余项。

学术资源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90余万册。

合作交流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波兰、加拿大、阿根廷、新加坡、越南、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港、澳、台湾地区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了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与中国国(境)外10多所高校定期开展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精神文化

校训

刚健创新,和而不同

释义:“刚健创新”,源于《周易》。“君子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致人于刚健善美,出人于精神荒寒。在知识求索的进程中,培育宏扬君子的品德,刚健笃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进取有为,养成以社稷民生为己任的浩然正气。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什么学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听到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怀疑它是一个专科院校吧,NO,NO,NO,其实它是一所直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那么这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让学姐给你介绍一下吧。

一、历史背景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称中劳,前身是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是同根同源呢!

1949年,学校迁至天津,两次更名,首次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后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54年迁往北京,1984年再次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

最终在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并且在2021年11月,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劳啦。

二、学院学科

学校设有14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24个本科专业和旅游英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2个专科专业。

并且还拥有三个硕士专业学位点,7个国家一流本科准予建设点,6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劳动关系和法学是我们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等来了学校,你们就知道同学们不仅成绩好,而且也非常的可爱!

三、校园环境

中劳有两个校区,一个校区在北京海淀,北京校区和北京师范还是邻居呢,超多小姐姐。另一个校区在河北涿州,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米。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五千多人,其中研究生两百多人,本科生五千多人,普通专科生四百多人。

学校里的风景很漂亮,绿化也很多,像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建筑也都是很新,很美观的。

四、对外交流

学校一直以来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和联系,与许多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友好交流,例如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有很多机会可以参与这种交流活动,增长见识。

讲了这么多学院的情况,大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欢迎大家报考中劳,一起在中劳学习成长。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代码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