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体育职业学校怎么样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介绍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是由四川省体育局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体育类专科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贺龙元帅组建的西南区体育会篮排球队(是我国第一支专业运动队),1971年正式定名为“四川省体育工作队”,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尖子运动员。经过60余年的奋进发展,学院于2018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省属公办体育类高职院校。
教学设施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坐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成都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目前总占地1005.63亩,拥有太平寺校区、华西坝校区、双流羽毛球实训基地、犀浦田径实训基地、都江堰奥林匹克学校和攀枝花红格综合实训基地,教学、行政、生活等用房建筑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各类教学、训练、科研等设备齐全,训练场馆条件一流,食宿、生活等设施完善。
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教练7名,教授8名,高级教练58名,一级教练72名,专任教师10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0名。在体育技能训练、训练管理实践、组织办赛运营等各个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学院同时承担着四川备战全运会的主要任务,是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阵地,学院将积极顺应社会需求,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健康服务业等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复合型人才。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教学成果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建院至今,学院共培养奥运冠军16人次、世界冠军105人次、亚洲冠军132人次、全国冠军962人次。蜚声中外的女排国手张蓉芳、梁艳、朱玲、巫丹、陈静;跳水项目的高敏、任茜、邱波、杨健;体操项目的邹凯、冯喆、邹敬园;乒乓球项目的陈龙灿、杨颖、邱贻可、朱雨玲;柔道项目的唐琳;网球项目的郑洁、晏紫;花样游泳的蒋文文、蒋婷婷;羽毛球项目的陈兴东、谢中博;男排项目的周建安、张翔等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四川乃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学院因在北京奥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作出突出贡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学院被省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已建立起高职、中职、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四级教育体系,为四川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迄今为止,共培养毕业生近万名,向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输送体育优质生源近千名,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开设专业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5个专业。学院充分利用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类运动项目培训基地资源,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平台。按照“学历证书+职业证书”的“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各类运动项目裁判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终生成长奠基。目前,我院正与多所省内普通高校接洽签署“专升本”意向性协议,助力学生学历层次提升。学生在校期间,按相关文件规定享有奖、助、贷、补、减等多项资助,另设有学校奖学金、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和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办学理念
四川体育职业学校秉承“拼搏、超越、传承、创新”的校训,以“育人为本,育人受技”为办学理念,构建并不断完善“学训并举、体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弘扬以“奥林匹克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校园文化,致力于教学、训练、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的创新,“倾心画好最大同心圆”,倾力实现最美体育梦”,为加快建设健康四川和体育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就是小编所整理的“四川体育职业学校简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而高校招生网,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在线老师会为你解答
学校环境 / school environment
招生简章 /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
基本信息
学制:3年
学费:4129元/年
别名:社会体育
所属学校:四川体育职业学校
所属地区:四川
文凭层次:大专
就业率:97.5%
起薪:3298元/月
关注度:85
浏览人气:385
社会体育专业简介
社会体育专业因此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技能指导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近年来,培养出胡青、王莹、王自豪、李孟强等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培养出一批体育行业训练、教学、管理岗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社会其他相关行业多种职业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且均高于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实现了人才培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定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测量方法、社会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社会调查理论方法等专业基础课;中华养生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市场营销学、社区体育指导、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社会体育场馆与管理、体育产业与经营管理、运动处方、社会体育竞赛与编排、体育法规、运动保健按摩、健美运动、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网球、羽毛球、门球、游泳、棋牌知识、体育广告等专业必修课。
培养目标:社会体育系始终把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训实习,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我系特有的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体系,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质量社会体育技能人才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求实创新、夺标育人,取得新校区育人工程更加优异的成绩。
招生要求
1.学校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105%以内,实行顺序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120%。
2.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加分投档”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预录的主要依据。投档时,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和降分投档政策。
3.学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限定的外语语种为英语。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新生进校后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均以《大学英语》为公共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