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栏 | 从AA到UCL再到RISD…她带领学员全线收割建筑名校!
杨老师作为资深建筑导师,具有多年作品集教学经验,所带学生多被伦敦大学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AA建筑联盟、谢菲尔德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利物浦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名校录取。
杨老师教学风格多样,认真幽默,与学生互动强。擅长教授零基础学员课程,和学员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对美学的认知,帮助学员们顺利完成符合目标院校录取要求的项目,顺利进入世界名校!
您认为澳洲建筑留学与英美有哪些不同?
澳洲的建筑课程注重前期的调研分析,同时也很注重结果的呈现,没有说更偏重哪一边。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和我们对很多细节进行讨论。
我们也会有课程注重实际操作的1:1模型的建造、3D打印或者是机器人建模。然后每个学校也会有教学偏重点,比如我本科的RMIT就更加偏重设计感,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相对来说更加学术化一些。
您最喜欢的建筑设计师是哪位?浅谈一下~
很多建筑师我都比较喜欢,比如库哈斯(Rem Koolhaas)、安藤忠雄(Tadao Ando)、隈研吾(Kengo Kuma)、卒姆托(Peter Zumthor)还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比较欣赏的建筑师是隈研吾,他在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他对建筑的理解变化(前期受到安藤忠雄的影响,后期慢慢有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他对材料的运用和对结构的设计很吸引我。
要说2019-2020年哪个设计师最忙,无疑是我们所熟悉的隈研吾了。
打开他的事务所网站,建筑作品撑满屏幕。
隈研吾作为公认的建筑大神,在中国也有很多他亲自操刀的设计。
例如:上海虹口SOHO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北京八达岭)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浙江杭州)
石头纪(云南腾冲)
隈研吾坦言:“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之前,我始终有意识地反对西方的设计方式与原则。可日本太小,无法让我实践这些理念。中国却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在这个地方,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与日本的安于现状完全不同。”
隈研吾的作品喜欢将建筑和自然景观融合,偏好使用竹、木、泥砖、石板等自然材料,创造出温馨舒适美观的建筑环境,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您觉得中外大学生都有哪些比较突出的方面,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训练呢?
国内学生在建筑规范和任务书方面会比较熟练,但是对于设计的逻辑梳理和项目调研方面会弱一些,出图也会比较偏商业一些。国外学生对于设计想法会比较天马行空一些,设计逻辑会比较在意,对于设计的表现形式会更加多样化一点。
我个人觉得学生需要把设计逻辑思维在做设计的时候梳理的更加清晰一些,需要深入的做项目前期调研,同时日常也要积累一些优秀的建筑作图案例。
墨尔本大学建筑设计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与国内有什么不同呢?
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每学期一般有20-30个设计studio,每个studio的内容和方向都不同。每个studio的老师会大概讲一下每个studio的项目内容、方向还有学生所需要的软件技能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出8个studio,然后学校老师会根据学生意向去安排每个studio的学生。这样给学生的自由选择度还是很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设计课程。
当您遇到背景、学习习惯等性格迥异的学生时,您是怎样开展教学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程度来给学生定项目主题。
面对基础稍微薄弱一点的学生,我会给他们把项目规模做适当的控制,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理顺项目流程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会让他们在做项目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会注重学生对基本设计概念的梳理以及启发,鼓励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开展设计。因为很多学生有自己设计的惯性思维,我希望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他们的惯性思维,从而有新的设计火花。
您认为当前及未来的建筑设计教育应何去何从?应培养什么样的建筑师?
当前建筑设计在吸收其他领域新技术的同时也在做自己的改革,建筑再不仅仅是给人遮风挡雨的一个东西,它有更深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我个人认为适应新时代的建筑师是需要能真正思考人类需求的设计者。
创作中灵感来源是什么?怎么做积累?
我个人认为国际时事在作品集中的体现是很重要的,日常也会非常关注这一部分,每周都会抽时间做一些资料素材搜集。在申请到AA和罗德岛的苏同学的作品集中,我们就做了一个关于叙利亚战后的一个项目,因为我认为作品集也需要体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个人思考。
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做作品集时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呢?
大多数学生在设计的逻辑思维方面有一些不足,逻辑的跳跃性很强,所以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我会一直提醒他们这一点。部分学员在作图细节上没有认真对待。例如今年拿到UCL offer的许同学,当时他改图改了很多次,改到最后都快崩溃了……
如果你也想拿到世界建筑名校的offer
美行的大咖建筑导师们已经准备好
将你带向世界名校了!
欢迎添加小助手
随时随地 免费咨询留学问题
本文版权属于51出国留学(www.51souxue.cn),转载请注明出处。